疾病百科 /Disease Encyclopedia
选择其他病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相关疾病:
腹部痉挛
代名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定义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 coli, EHEC)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以O抗原分型,EHEC可分为O157、O26、O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在1982年一次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被分离出。

原因

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O157H7大肠杆菌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小肠远端和结肠、肾脏、肺、脾脏和大脑。引起肠粘膜水肿、出血、液体蓄积、肠细胞水肿、坏死及肾脏、脾脏与大脑的病变。 O157H7大肠杆菌主要依靠它产生的志贺样毒素、溶血素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力引起人体的损害。O157H7大肠杆菌能产生一种细胞毒素,由于这种毒素能使绿猴肾细胞(又叫Vero细胞)变性坏死,因而把它命名为VT(Vero Toxin)毒素。这种毒素还可被志贺抗毒素完全中和,因而又把它叫做志贺样毒素。它能抑制真核细胞的蛋白合成、促进血小板聚集、损伤内皮细胞,与出血性肠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有关。大肠杆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力是许多肠道病原菌的共同特征。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O157H7大肠杆菌菌株都含有一个分子量为60-70Mda的大质粒,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个大质粒与细菌的致病力密切相关,但还没有得到实验证明。也有报道认为O157H7大肠杆菌可借助一种新的基因而产生名叫“希加”的毒素对人体致病。毒素可破坏人的红细胞导致溶血,也可吸附于肾脏,堵塞毛细血管从而可引起肾脏和脑功能障碍,导致病情恶化,但这一点也还有待于实验的进一步证明。对溶血素的具体致病机制还不清楚。
EHEC从口腔侵入人体,达肠腔后,借助菌毛局限性黏附在肠绒毛的刷状缘上,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糖脂受体GB3结合黏附,A亚单位具有毒素活性,进入细胞并抑制蛋白质合成,损害肠上皮细胞,重点是盲肠与结肠,肉眼可见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溃疡。除肠上皮细胞,GB3受体还广泛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肾和神经组织细胞,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而导致HUS。广泛性肾小管坏死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由于毒素的作用而增强,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以及惊厥,Vero毒素还刺激内皮细胞释放Ⅷ因子,从而出现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症状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潜伏期1-14天,常见为4-8天。轻者可不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或仅出现轻度腹泻。部分病人有发热或上感症状,发热为自限性,一般1-3天消退。多数患者5-10天内痊愈。重者则可引起出血性肠炎,少数人,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可在病程1-2周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症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
1. 出血性肠炎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中较为常见。典型表现为右下腹剧烈疼痛、腹泻,早期可为水样便,接着表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的鲜血便或鲜血样便,量中等。常伴低热或不发热。病程7~10d,有时可延长达12d。部份患者感染后1周发生溶血性尿毒症征群。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张力低下。钡灌肠X线检查可见升结肠、横结肠粘膜下水肿。其实,早在七十年代,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均报道过局部缺血性肠炎的散发病例,但直到1982年才明确了O157H7大肠杆菌感染与出血性肠炎的关系。
2. 肾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HUS)溶血性尿毒综合症是由一系列不同病因、不同病理机制作用引起的多因素疾病。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外,许多细菌和病毒都可引起肾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肺炎链球菌、立克次体样微生物、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肾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主要表现为急性肾衰、血小板减少症和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血尿、少尿、无尿、皮下粘膜出血等。在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人群中,儿童和老人最易患肾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其造成的病死率可高达10-30%。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特点上与肾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很象,但神经系统症状及发热更明显。病情发展迅速,90天内有70%的病人死亡。多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具有5种症状,即发热、血小板减少症、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血尿、蛋白尿、急性肾衰)和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轻瘫、昏迷、间歇性谵妄)。

诊断

1. 生化反应可采用山梨醇发酵试验、葡萄糖醛酸酶试验、棉子糖发酵试验、卫矛醇发酵试验、鸟氨酸和赖氨酸试验进行初筛,然后用O157H7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进行鉴定。
2. 血清学反应主要是检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菌体抗原O157和鞭毛抗原H7。包括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和针对O157抗原而发展起来的一些其他方法。
但用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反应均不能诊断非O157血清型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3. DNA探针技术已根据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质粒和其致病性有关的假设,发展了特异性的DNA探针。该探针已被国际公认,并在世界上多数实验室试用,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可达99%以上,成为鉴定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菌株的关键指标。但由于该方法对技术要求较高,主要用于临床研究或流行病学调查。
4. PCR技术用于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DNA序列进行分析。该方法特异、敏感、快速,可在3-4个小时内出结果。
5. 毒素检测由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可产生志贺样毒素,其中23%粪便中存在可中和的志贺氏样毒素(SLT-I或Ⅱ)。因而又发展了检测患者粪便中的志贺样毒素和血液中志贺样毒素抗体的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细胞培养技术和条件,费时、费力、特异性不高,因而一般不采用该方法。

治疗

O157H7大肠杆菌可引起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对出血性肠炎的治疗应根据腹泻病的一般治疗原则,即支持疗法和适当使用抗生素。饮食宜以流质量少为主,避免在直肠及结肠中有过多粪便。有条件时,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999年分离到的89株O157H7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O157H7对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呋喃类、多粘菌素B及氯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可供临床治疗参考。但国际上对是否使用抗生素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应该使用抗生素以杀灭细菌;另一种认为使用抗生素杀伤细菌后,可使细菌毒素释放出来,堵塞毛细血管,诱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而且根据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发现,出血性肠炎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够缩短病程或住院时间,因而不主张使用抗生素。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可采用输入新鲜血浆、透析疗法、血小板减少疗法或用肝素、蛋白酶抑制剂抗凝等,必要时行肾切除与肾移植。

预防措施

1. 开展和健全监测、报告系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为一种新发现的食源性传染病。在我国该病尚未纳入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系统。而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最初采用的也是非法定的报告方式。报告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后来许多国家使用了统一的诊断和检验标准,对病例进行法定报告管理。加拿大最早于1990年开始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病例进行依法管理。美国于1993年,日本、瑞典、德国于1996年开始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病例依法进行管理。
欧洲的大肠杆菌监测系统已取代了沙门氏菌监测系统。美国 CDC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也已开展了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监测。我国于2000年在全国开展了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的监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主要是由于食入被污染的家畜、家禽的肉类、奶类及蔬菜、水果等引起,因而要大力加强对这类产品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疫情,了解O157H7大肠杆菌的分布特征及疾病流行趋势,评价各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2. 加强对食物和水源的管理,避免经食物和水传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大多数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爆发都是由于食物和水源被污染所致。因而要加强对家畜、家禽、肉产品和奶类的管理。要从食物链的每个环节,即从农牧业生产活动、副食品的加工和在工厂及家庭条件下的制备过程采取控制措施。重点应加强对冷冻食品的管理,防止食品被污染,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菜食用前要充分加热、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生食蔬菜、水果要洗净再吃等。
相关推荐
尊敬的王老师您好?如何使用
1970-01-01
溃疡性结肠炎
我严重失眠有三年,经朋友介
1970-01-01
我严重失眠有三年,经朋友介绍买了您写的《失传的营养学,远离疾病》这本书,原本绝望
我左小腿出现静脉曲张已有5
1970-01-01
我左小腿出现静脉曲张已有5年多了,未用过药物,我看到您在书中说用营养素可以治愈,
亲有糖尿病,母亲有骨关节炎
1970-01-01
父亲有糖尿病,母亲有骨关节炎,他们都有57岁了,作为儿子的我很心急,想帮他们减轻疾
我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几年了,
1970-01-01
我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几年了,吃药后时好时坏,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请问是否可以在线